月度归档:2012年09月

牌手如何在比赛中维护自己的权益

224256jjj63223bu7bg3bz.jpg.thumb       

      在写作本文时,也曾征询其他同行的意见,许多人半认真半玩笑地送了三字箴言:“叫裁判”。当然,这在比赛中的任何时候这都是没错的。一个知道且善于呼叫裁判来解决纠纷的牌手,很难被对手钻空子。如果各位有较丰富的大赛参赛经验的话,大家可以发现,比赛越是进行到后期,那些经验丰富的Pros就越频繁地呼叫裁判。但是,如果本文最后就此打住,告诉大家“有事叫裁判”,怕我也会被各位的口水喷死,前前后后也参与执法了那么多大大小小的比赛,做过WMCQ的主审,也在7场GP、1场PT中做过巡场与领队,姑且从我见到过的、遇到过的、参与处理过的case中总结一些经验,与各位分享。

        首先,裁判只有在比赛当值中才具有裁判的身份和权力,比赛外,裁判们也不过是和大家一样的普通玩家,最多在规则上比较熟悉。因此,本文以下内容都围绕着比赛展开,包括但不限于FNM、GameDay、Prerelease、GPT、GP、WMCQ等等级别的比赛。

       让我们先从时间谈起。在大多数的对局中,牌手双方有50分钟的对局时间。当然,你可能听过3分钟与5回合。前者是指牌手双方需要在三分钟内完成换备牌(如果已经完成第一盘)、洗牌、交叉洗牌。而后者5回合则是指在对局时间到后,主动牌手完成当前回合后双方一共进行额外的5个回合。于是,我们曾经发现许多牌手对时间的概念不清晰,导致被对手拖光时间而输。当你发现你的对手打牌过慢、长考、或者反复在做一些无意义的事情时,比如:”给我看看你的坟墓场“、“你手牌现在多少”、“你那里的生命记录是多少”等等动作时,你应该选择呼叫一名裁判,而不是无奈地等待他做这些动作。同理,当双方战成1:1时,如果对手换备、洗牌动作很慢,同样要引起你的警觉。我曾经看到一名国外牌手在第三盘游戏开始前的换备洗牌阶段,就将一个开始计时的手机放在了桌上,同时呼叫了裁判,使得对手必须在3分钟内完成所有游戏前步骤。虽然这可能会被一些玩家认为不友好,但在一些级别比较高的赛事中,对避免因为对方的拖延而导致输去比赛很有效。如果对方在这个对局时间到之前获得Slow Play的判罚,那么你们还将获得额外的2个回合延长,也就是7个回合,这往往已经能够决定胜局了。当然,如果你对罚则非常清楚,那么可能会产生一个疑问,为什么不DQ那位故意拖延比赛的牌手呢?那么这里就多做一些解释,即便对于一名经验丰富的裁判,以故意拖延为由DQ掉一名牌手也是非常困难的,虽然这样的决定不要求什么样的“证据”,但是在裁判见到一些典型的“行为”前,主审很难做出这样的决定。

          我们再来谈谈洗牌。洗牌也是一门“艺术”,当然这里略带有嘲讽意味。在过去的执法生涯中,许多蓄意作弊的牌手都是在洗牌的过程中施以伎俩的。在对大量的DQ案例进行总结后,我们发现牌手的这些手法与他们的视线是紧密相关的,于是现在我们严格禁止牌手在洗牌时盯着牌库看,尤其是禁止盯着牌库的底牌看。此外,当你的对手坐下后,一边与你有说有笑,一边对套牌简单分堆或插洗后就交给了你的话,你要提高警惕了。我们发现有些牌手在一局对局结束后,将地牌与非地牌挑出,然后再插洗,这样会很均匀的2咒语1地的配比,令人发指的卡地爆地就不会发生了。如何破解呢?第一,还是呼叫裁判,说明发生了什么,此时裁判会检查他的套牌,如果发现上述情况,也许你的对手就会遇到不小的麻烦了。第二,如果你觉得前面那种行为太具有攻击性的了话,那么就把对方的套牌拿来洗牌吧~~。在日本的时候,一位美国的高级裁判向我抱怨,日本玩家彬彬有礼,很少产生纠纷,但就是在互相洗牌这一点上让他无法忍受。牌手对对方的套牌往往只是简单地切一下,甚至拍一下表示“我碰过你的套牌了”。我想说,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大陆万智牌的比赛中。牌手们往往认为,当对手在我面前洗完牌后,我再将他的套牌拿过来洗一遍,是对他的不信任,甚至是对对方的一种侮辱,于是出于面子的考量,也只不过是切一下或者拍一下。其实大可不必这样。我不知道这种出于文化而形成的习惯能否在国内得以改变,但这的的确确是一个保护自己的手段,当你觉得对方的洗牌不充分(其实是建议在任何情况下都洗对方的牌)时,果断将对方的套牌拿来分堆洗后再插洗吧。随着越来越多的国人前往其他地方参加GP,相信大家也会逐步把这一通行的万智牌礼仪带回国内的比赛的。

          接下来是什么呢?对,清晰的比赛状态。我能理解在大多数情况下,牌手都是来玩的,繁琐的游戏对他们而言既不必要,也是一种累赘。那么,至少在比赛中,请更多地信任你的笔和纸,而不是那些易于滚动的骰子。当比赛的生命值变动用一种可追溯的方式予以记录下来的时候,如果牌手之间产生纠纷,这些记录就能很方便地帮助裁判复盘,以发现到底哪一方记录上发生了错误。因此,将记录生命变动这件事完全交给对方也是丝毫不可取的,为了避免纷争,在发生生命变动时大声念出来与对方进行比对也是一个很好的习惯。

        随着衍生物在构筑比赛中更多地使用,如何用物品代表衍生物也是一件很烦人的事情。有心的牌手会收集从补充包开出的官方衍生物卡,这是一个很好的习惯。更有爱的牌手甚至DIY自己特制的衍生物卡,这给赛场增添了许多乐趣。这里仅说两种很容易产生纠纷的方式:从自己的坟场或其他区域(如备牌)拿牌,背面朝上当做衍生物使用,这是不允许的,且极其容易产生问题,比如第一盘比赛后误将不属于套牌的牌也混入其中。也有些牌手喜欢从兜里掏出一把硬币,一元的代表3/3生物,一角的代表1/1生物,这也不推荐。因为有时无法区分哪些是横置的,哪些是未横置的。如果场上有多批衍生物,哪些有召唤失调,哪些没有,也很容易混淆。即将到来的RTR系列会引入许许多多的衍生物,希望大家能改掉上面的这些习惯,有时哪怕临时用一张写有数字的纸片也比上述方式好。这是我们在执法上百场比赛后得出的经验。

       最后再来谈一个大家都很关心的话题:如何回答裁判的问题。许多牌手都戏称,比赛的时候有个小黑屋,犯了事的牌手会被裁判拽入小黑屋里“咔嚓”了。其实,小黑屋不是什么时候都有的,但是裁判调查几乎在每场有一定规模的比赛中都会发生。裁判在作出绝大多数决定前都会有一个长度不等的调查,目的是从当事牌手或目击者处获取自我陈述或者证言。在这个过程中,唯一要记得的就是“说真话”。我们能理解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但是如果你的解释离实际发生的情况太远了,从纪实片变成了科幻片,那么也许本来一盘负的处罚就不得不变成了取消资格。记住,一个无心的错误不会导致严厉的处罚,而故意的欺骗不会获得任何的宽待。根据我们已有的记录,这样的行为导致的DQ超过50%。

        当营地跟我说,希望我能写这样一篇文章时,一时有太多内容想与各位交流,但是真正开始下笔之后才发现,自己也不是很清楚大家更希望知道些什么。当在今年的PT火奴鲁鲁上,屡次被其他裁判呼叫去作为翻译给予国人判罚时,觉得国人在打牌习惯上及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这一问题上实在还有太多需要我们做的。因此姑且先用这篇篇幅不短的文章抛砖引玉,也希望从各位牌手那里听取一些好的建议,既改进我们的执法工作,也能吸引更多的裁判同行贡献他们的经验与建议,帮助我们的牌手不仅在国内比赛中,也在国际大赛中取得更好的成绩。RTR即将发售了,祝各位在新的环境中获得更多地乐趣。

                                                                     DCI二级裁判海涛  写于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