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发布的IPG更新包含一些值得注意的地方,包括对遗漏触发的细微改动。
在一些少见的情形下,默认修正会产生一些反直觉的结果。例如,有一个效应指示我抓一张牌弃一张牌。我手上没有牌,然后我抓了牌,下了一张地。糟糕!GRV的修正告诉我们应该只弃一张牌,但现在手牌是空的。虽然修正这个问题本应很简单,但按现在的方针则没有得到我们想要的结果。所以我们在GRV的修正部分加入了使用微小的倒回来修正这类情形的能力。有多微小?我认为也许只能倒回一个动作,并且这个动作直接与受影响的永久物相关,且这样倒回不会影响对手应当知道的信息。总的来说,使用默认修正会更好,但是微小的倒回现在也成为了一个选项。
说到默认修正,现在有一个新的默认修正:如果牌手忘记为阻挡者宣告伤害分配顺序(或在较不常见的情况下,为攻击者宣告伤害分配顺序),并且这个顺序将会产生影响,则该牌手立即宣告。倒回这些东西通常很麻烦,又不能在顺序会产生影响的时候而不宣告。所以最好的办法是让牌手立即宣告。
另一个修正主要会影响大型赛事的套牌检查组:如果在套牌检查之外发现了套牌登记表错误,不要立即给出判罚(除非你认为套牌本身是非法的),而是到下一轮开始时再给出判罚。这会最小化对当前进行的对局的影响。在以前第一轮检查牌表的时候,都是这样做的,但现在的改动是要澄清在任何时候检查牌表都应到下一轮开始时再给出判罚。
在游戏进行过慢(slow play)中有一条允许主审在特殊情况下升级判罚的条款。我们发现没有人能提出一个场景能应用这一条而不应用拖延。所以这一条款被取消了。
最后,是的,我们又动了遗漏触发。总的来说,自从遗漏触发的上一版更改以来我们十分满意这些更改的效果,所以再次更改遗漏触发我们必须非常非常小心。但是,我们发现了一个可以改进的地方。我们认为这样修改可以改善游戏流程,并且使得违规的定义和其他部分更加相符。
我们现在有一个触发式异能的分类,以及每一类异能应当在什么时候最迟表达,以及“在此之前”表达才不算是遗漏。这种做法对于四类中的三类都没什么问题,但在表达需要实际动作(获得生命、抓牌、放置指示物等)的触发式异能之后却忘记做动作时,会产生奇怪的结果。在稍后你想起来了你没做这个动作,情况就变得很复杂。直觉来说,这仍然像是遗漏触发。所以我们更改了遗漏触发的定义。
现在,这类更改游戏可见状态的触发式异能的表达方式是——在应当做出动作的合适时机做出更改游戏可见状态的实际动作(并考虑行事次序不当可能带来的弹性)。其他三类触发式异能不受此次更新的影响。
除此以外还有一些非功能性和厘清的变动。这些变动记录在“与过往版本的更动”附录中。感谢所有提供建议的裁判,特别要感谢Jeff Morrow。祝大家玩龙愉快,我们起源再见!
作者:Toby Elliott(美国,5级裁判)
翻译:杜昊